2011年8月17日 星期三

莎韻之鐘. 林克孝.

 

Dear all,

Share with you. サヨンの鐘《莎韻之鐘》and 《夜光小夜曲>! It is the same song. And its background story.

Best,

NY

Subject: サヨンの鐘《莎韻之鐘》and 《夜光小夜曲>! It is the same song. And its background story.
To:

月光小夜曲

江蕙 余天

 

紫薇 -

月光小夜曲 196x

月亮在我窗前徜徉 投進了愛的光芒
我低頭靜靜地想一想 猜不透妳心腸

好像今晚月亮一樣 忽明忽暗又忽亮
啊到底是愛還是心慌 啊月光

月夜情境像夢一樣 那甜蜜怎能相忘
細語猶在耳邊蕩漾 怎不叫我回想

我怕見那月亮光 抬頭把那窗帘拉上
啊我心兒醉心兒慌 啊月光

月光小夜曲

 

 

 

 

民國81年(1992),一位16歲的日本高中女生來台參加羽球賽,在KTV唱卡拉OK時,聽到很喜歡這首歌,回國後將這段遊記投稿報刊。
經過媒體追查,才得知這首歌的原曲是《莎韻之鐘》,後來日本NHK電台前來台灣拍攝《莎韻之鐘》記錄片,追尋這段殖民地時期的歷史往事。

 

サヨンの鐘 渡邊はま子 --The original version


サヨンの鐘-渡辺はま子(わたなべはまこ)


1941
7月(昭和16年)
 
作詞:西条八十作曲:古賀政男
 
あらし吹き巻く 峯ふもと            山麓狂風暴雨大作
流れあやふき 丸木橋                   獨木橋可能流失岌岌可危
渡るは誰ぞ うるわし乙女            渡橋的美麗少女是何許人也?
紅きくちびる ああサヨン            紅紅的嘴唇,啊啊!莎韻      
 
晴れの戦に 出てたまふ                整裝出發參與神聖的戰爭
雄雄しき 師の 君 なつかしや      英勇的老師你,令人懷念呀!
担う荷物に 歌さえほがら            挑著行李,開朗唱著歌
雨は降る降る ああサヨン            雨下個不停,啊啊!莎韻      
 
散るや嵐に 花ひとえ                    於暴風雨凋零的一朵花蕊
消えて哀しき 水けむり                於水煙之中黯然消失
蕃社の森に 小鳥は鳴けど            在部落的森林裡,小鳥也為之悲鳴
何故に帰らぬ ああサヨン         可是為何不回來,啊啊!莎韻

清き乙女の 真心を                       對於清純少女的誠摯之心
誰か涙に 偲ばざる                       有誰含淚思念?
南の島の たそがれ深く                南方島嶼之上,夜幕已深
鐘は鳴る鳴る ああサヨン            鐘聲響徹雲霄,啊啊!莎韻
 

サヨンの鐘(

月光小夜曲)大字幕--For Kala OK too.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John NY Lee
李寧遠 <n.y.john.lee@gmail.com>
Date: 2011/8/14
Subject:
サヨンの鐘《莎韻之鐘》
To:
李寧遠 <n.y.john.lee@gmail.com>

 

 

  深情重義林克孝 愛家好爸爸

    中國時報 【黃琮淵/人物側寫】

     念的是經濟,回國後就踏入台証證券工作,一路當到台新金控總座,不過在林克孝身上,卻看不到一絲金融鉅子的傲慢,相反的,很多人形容林克孝這個人,笑起來很靦腆,就像個鄰家大男孩,頗具親和力,而且是個情深意重的漢子。

     林克孝掌台新金任內,除了合併彰化銀行,弄得沸沸揚揚外,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爆發,台新金面對前所未有的變局,更讓林克孝白頭髮多了許多;但林克孝從不喊苦,面對外界看衰台新金的異樣眼光,仍舊挺了過來。

     很多人常說,金融圈爾虞我詐,但在主跑台新金的記者眼中,林克孝堪稱「異類」,因為他總對油嘴滑舌相當外行,就算問題再敏感,最多也只是以「尷尬的笑容」帶過,雖然常讓記者氣到跳腳,卻也見識到林克孝誠懇且誠實的一面。

     林克孝念台大經濟系,畢業後與同班的女友一起出國深造。但在國外女友得到癌症,但他仍與女友結婚,不離不棄的照顧她到最後。回國後一直獨身,到四十六歲才再婚。在南澳探勘時認識許多當地的原住民,最後都成為他最好的朋友。每年總有幾次,這些原住民朋友都會帶著山上的土產、甚至牽著豬,到林克孝台北家中烤豬飲酒歡聚;林克孝對到台北吃頭路的原住民朋友,也都儘量幫助他們安排工作。

     林克孝更是愛家的好爸爸。去年五月十四日,林克孝代表台新金,受邀至上海世博會台灣館參觀,但在午餐吃到一半,就急著離席搭機回到台灣,原因是要趕幫他的大女兒過生日。

     只見林克孝小心翼翼地拎著蛋糕,急忙踏上往機場之路,還不斷地問身旁人員,趕不趕得上晚餐,強調要幫女兒唱生日快樂歌,疼女之情更是溢於言表。

     二○○六年告別「黃金單身漢」的林克孝,雖然工作繁忙,常得奔波各地,但對於當奶爸卻樂之不疲。林克孝很少應酬,下班後要找他也不難,他一定在家陪小孩,電話聲中,還可以聽到小朋友嬉鬧的聲音。

     在台新金將召開法說會前夕,傳來林克孝墜崖的消息,現在只希望林克孝能歷劫歸來,再次拿起麥克風,對法人們暢談經營大計;也盼再次拎起生日蛋糕,為他最愛的女兒唱首生日快樂歌。

「可能在山中消失」 節目中林克孝一語成讖

更新日期:2011/08/12 14:47

台新金總經理林克孝登山失足確定罹難!下午一點左右,搜救隊在宜蘭南澳束穗山尋獲林克孝遺體。林克孝妻子收到噩耗後不禁痛哭,並且趕赴現場認屍。其實林克孝從小就愛好登山,一個星期前林克孝上電視接受專訪,當時他曾說:「我在山裡不見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沒想到如今一語成讖,消失在他最愛的山林中。

一個星期前才接受電視專訪的台新金總經理林克孝,喜愛登山的他說有一天可能會消失在山裡,沒想到如今一語成讖。上節目不是談經濟之學,而是分享自己如何探索泰雅族消失的古道,這位浪漫的CEO幾年前一次偶然機會,讓他接觸宜蘭南澳歷史,開始對泰雅文化充滿興趣,脫下西裝踏進南澳山區,尋找古書中的莎韻之路。

儘管汗水沾濕衣襟和頭髮,臉上卻是堆滿幸福笑容,一路上他拜訪傳說中的莎韻之鐘、踏上莎韻橋,還出了<找路>一書,紀錄他的每一步足跡。林克孝也曾在登山網站上分享登山對他的生命轉折,內文寫到:「我很快發現任何再安全的地方,不小心摔一跤,都可能讓自己陷在別人想找都找不到的地方,希望大家在怪罪我之餘,也能用另一個角度欣賞我的莽撞。」

豁達開朗的林克孝,似乎早就預料到會在登山過程中出意外,但令親友無法置信的是,這位留美的經濟學博士花了六年時間探索泰雅古道,沒想到如今也在這條路上摔了一大跤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679)

[宜蘭南澳].莎韻之鐘

圖:莎韻紀念公園

Clip_image003

知道「莎韻之鐘」的故事,還是最近幾年的事。兩年多以前,第一次走蘇花公路,經過南澳武塔部落時,想到莎韻之鐘,但當時不確定其位置,沒有繞進武塔部落,只是匆匆路過而已。

後來才知道,原來莎韻之鐘就座落在蘇花公路旁,我竟擦身而過而渾然不覺。

今天來到南澳探訪蘇花古道,行程結束後,前往武塔部落去參觀莎韻之鐘。從南澳市區(火車站)至武塔,大約56分鐘的車程,過蘇花公路133K里程指標後,不久就看到「武塔」的標誌,接著看見武塔派出所,然後抵達「葉家香」休息站,是一處位於公路旁的產品展售中心,門前有廣闊的停車場,以供大型遊覽車及小轎車停放。

莎韻之鐘就位於「葉家香」右側的「莎韻紀念公園」內。這座公園並不大,入口有一座類似鳥居的牌坊,進入後隨即抵達莎韻之鐘所在的鐘亭。鐘亭旁環繞著一片草坪,草坪的一側有五個繪有原住民圖像的帳篷式小亭,大概是假日時做為販售紀念品或商品的小攤子。

莎韻之鐘掛在鐘亭的中央高處,亭下有一塊大理石碑,正面寫著「莎韻之鐘」,背面有莎韻事蹟的簡介:

西元一九三八年秋,本鄉泰雅族發生一起可歌可泣的事蹟,利有亨社少女莎韻哈勇,為送老師出征,遭遇暴風雨,不幸失足掉落南澳南溪殉難,當時台灣總督為表彰莎韻的事蹟,頒贈了一只鐘給利有亨社,以資紀念,這只鐘就稱為「莎韻之鐘」。

葉家香休息站。

莎韻之鐘。


圖:莎韻紀念公園(背後山巒為舊武塔部落方向)

Clip_image008

我抵達莎韻紀念公園時,武塔派出所員警正在公園旁的蘇花公路執行臨檢,熱心告訴我,每當整點時,莎韻之鐘的鐘聲會響起。我到達的時間剛好將近整點,於是就在鐘亭等待鐘聲響起。

整點一到,果然鐘亭簷下的擴音器傳出了噹噹的鐘響,鐘聲像一般小學的上下課鐘聲。鐘聲響過,驀然揚起哀悽的音樂前奏,隨後傳來日語的歌聲,正是著名的《莎韻之歌》,頓時鐘亭的周遭就洋溢著歷史的氛圍了1。歌曲結束之後,同樣的曲調又再揚起,這回唱的是國語版的《月光小夜曲》。

創作於七、八十年前的《莎韻之歌》,遠超過我的年紀,而我所以熟悉此首旋律,是因為後來這首歌被翻唱成為國語歌曲《月光小夜曲》。早期的紫薇,後期的蔡琴都曾唱過這首歌。

聽著《莎韻之歌》及《月光小夜曲》的哀傷歌聲,眼光望向南澳南溪的上游方向,那利有亨社(Ryohen;流興社)所在的深遠山區,不禁陷入歷史的懷想裡。

昭和13年(19389月,泰雅族少女莎韻協助日本老師搬運行李下山,不料途中遇到暴風雨,她在經過南澳南溪的獨木橋時不幸墜溪失蹤。兩天後,新聞報導此事,標題寫著「蕃婦跌落溪中,行方不明」。原本只是一件單純的意外墜溪事件,卻因當時的時代氣氛及政治操作,最後竟演變成為一個傳奇的故事與時代象徵。

當時中日之間已經爆發全面戰爭一年多,日軍陸續佔領中國的北平(北京)、上海、南京等大都市,隨著戰事的擴大,在台灣的日本青年亦陸續接到入伍的出征令。台灣總督府積極推動「皇民化運動」,台灣逐漸進入戰時體制。

台灣總督府獲悉莎韻墜溪失蹤的事蹟,為配合當時戰時動員的需求,於是以此做為政治宣傳,將莎韻塑造成一位愛國少女,因協助老師順利出征而不幸遇難。為了宣揚莎韻的「愛國行為」,總督府發動藝文界宣傳莎韻的英勇事蹟。昭和16年(1941),台灣總督長谷川清親自頒贈一只紀念鐘給莎韻的家屬,並在莎韻遭難的地點立碑紀念。《莎韻之鐘》的流行歌曲、繪畫、戲劇及小說紛紛問世,風靡一時。昭和17年(1942年),莎韻的故事更被改編成為電影,也被編入小學教科書,而成為當時台灣家喻戶曉的愛國故事。

《莎韻之鐘》電影劇照
1942年拍攝(來源:維基百科)

莎韻畫像(作者:鹽月桃甫)
1941年繪(來源:維基百科)

「愛國乙女莎韻遭難之地」石碑
1941年立


圖:莎韻之鐘

Clip_image014

戰後,莎韻之鐘遭到了冷落的命運,紀念鐘下落不明,而莎韻的遭難紀念碑也遭到人為的破壞。

莎韻的故事,戰後也出現了種種不同的版本。有人說,這根本是日本殖民政府編出來的虛構故事,根本沒有莎韻這個人物;莎韻的家屬後代則有人說,莎韻當時已是成年人,年紀比那位日本老師還年長,根本不可能發生如《莎韻之鐘》電影所描述的師生戀情劇情。

部落長老則說,利有亨社位於深山,日警駐在所的物資須從南澳街上採買運補上山,日本人本來就是徵調原住民輪流提供勞務,莎韻只是接到命令而去協助揹扛行李而已。當時同行的還有五、六位族人。

莎韻的故事,距今不過七十幾年,卻說法紛歧,且互有矛盾。在我看來,這正反映出台灣歷史的特殊性,一件歷史事實,往往各自表述,或過度美化,或過度醜化。戰前,莎韻的家屬,在尊貴的總督府裡受贈紀念鐘,以表揚他們的家庭裡誕生一位這麼優秀的愛國少女。戰後,莎韻的家屬面對新來的官員,則驚恐的否定莎韻的事蹟,強調這是日本人虛構出來的,以免被貼上「皇民家庭」的恥辱印記而遭到歧視。 

《莎韻之鐘》的傳奇故事,僅短短流行幾年而已,隨著日本戰敗投降而劃下了句點,莎韻之鐘的鐘聲不再迴響於武塔的山谷。國民政府新編訂的小學課本教材,少康、勾踐、田單,取代了莎韻,成了新的傳奇故事。《莎韻之鐘》只剩殘存的基台,被人們遺忘在僻遠的舊利有亨社(流興社)的山林裡。

圖:莎韻紀念碑與武塔部落

Clip_image015

武塔派出所的員警告訴我,從公園旁,沿著南澳南溪堤防旁的道路進去,走到堤防盡頭就可以看見莎韻紀念碑。

我依照員警的指示,開車前往,果然看見這座紀念碑佇立在武塔公墓入口斜對面的堤防上。

莎韻紀念碑的部份字跡遭到破壞,原碑寫著「愛國乙女莎韻遭難之地」,「乙女」,即是日文「少女」的意思。石碑上的「愛國」及「莎韻」等字已遭抹去。石碑背面的日本紀元亦已被刮除。

若是單純悼念意外不幸意外死亡的少女,這麼一塊小小的紀念碑,又座落在偏僻的山區,這石碑應不會遭到無情的破壞。當時莎韻協助運送行李的日本老師,正奉召入伍前往中國華北作戰。莎韻既然被冠上了「愛國」美名,戰後,在新政府的眼裡,就等於成了「漢奸」。莎韻的紀念碑,從立碑至毀碑,從被歌頌到被糟蹋,不過短短四年時間,「愛國」的行為變成「叛國」的行徑,正是歷史變化無常而令人感慨之處。

我凝視著這塊遭難的莎韻紀念碑,為此而感傷。不知情的人,或許會誤以為這個旅人的潛意識深處是否還在懷念日本殖民統治的時代。理解台灣歷史的人則能明白,我是在為土地的滄桑而悲傷。

圖:武塔國小

Clip_image016

莎韻的故事沉寂了近60年之後,歷史的記憶又被喚醒。民國81年(1992),一位16歲的日本高中女生來台參加羽球賽,在KTV唱卡拉OK時,聽到《夜光小夜曲》,很喜歡這首歌,回國後將這段遊記投稿報刊。

經過媒體追查,才得知這首歌的原曲是《莎韻之鐘》,後來日本NHK電台前來台灣拍攝《莎韻之鐘》記錄片,追尋這段殖民地時期的歷史往事。

民國861997),南澳鄉公所設置「莎韻紀念公園」,放置重鑄的莎韻之鐘。十年後的民國96年(2007),台灣電影《練習曲》,描述一位年輕學生騎著單車環島旅行的故事,《莎韻之鐘》的景點及歌曲,成為電影的片段。這一年的11月初,武塔國小的校長帶著30幾位學生,經過一整天的長途跋涉,返回到僻遠山區的利有亨社部落尋根。這條幾近荒廢的舊路,就是當年少女莎韻扛著行李曾走過的路。這條舊路,如今被登山客暱稱為「莎韻之路」。

這一年的11月底,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更首次在南澳中學舉行兩天的「莎韻之鐘-殖民地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日、韓、中、台學者與會,探討《莎韻之鐘》涉及的殖民地台灣的歷史記憶。

至於莎韻的故事,本身只是一件因意外事故造成的生命悲劇。昭和13年(1938927,十七歲的少女莎韻,幫忙扛著老師的行李下山,途中遇到暴風雨,老師卻沒有叫她折返。她當時的心情應是希望趕快完成這趟任務,能平安回到家裡而已。

七十幾年前的一場無情風雨,造成莎韻不幸墜溪身亡,而卻因緣際會的成為時代的傳奇人物。七十年幾年後,莎韻的名字,沒有被人遺忘,而成為台灣歷史記憶的一部份。我們對莎韻深情以對。

旅記日期:2009.03.17 (寫於2009.03.22
aaaa

Posted via email from 恩望之歌的 posterous部落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