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

大雪山林道鳶嘴山森氏杜鵑花開了 森氏杜鵑=玉山杜鵑

 
 

http://www.hljh.tcc.edu.tw/teach/%E6%A0%A1%E5%9C%92%E6%A4%8D%E7%89%A9/%E6%A3%AE%E6%B0%8F%E6%9D%9C%E9%B5%91/%E6%A3%AE%E6%B0%8F%E6%9D%9C%E9%B5%91.htm
 

森氏杜鵑

森氏杜鵑-實1.jpg
森氏杜鵑
-1
森氏杜鵑-實0.jpg
森氏杜鵑-0
森氏杜鵑-花2.jpg
森氏杜鵑-2
森氏杜鵑-花1.jpg
森氏杜鵑-1
森氏杜鵑-花0.jpg
森氏杜鵑-0
森氏杜鵑-果7.jpg
森氏杜鵑-7
森氏杜鵑-果6.jpg
森氏杜鵑-6
森氏杜鵑-果5.jpg
森氏杜鵑-5
森氏杜鵑-果4.jpg
森氏杜鵑-4
森氏杜鵑-果3.jpg
森氏杜鵑-3
森氏杜鵑-果2.jpg
森氏杜鵑-2
森氏杜鵑-果1.jpg
森氏杜鵑-1
森氏杜鵑-果0.jpg
森氏杜鵑-0
森氏杜鵑-果.jpg
森氏杜鵑-
森氏杜鵑9.jpg
森氏杜鵑
9
森氏杜鵑8.jpg
森氏杜鵑8
森氏杜鵑5.jpg
森氏杜鵑5
森氏杜鵑3.jpg
森氏杜鵑3
森氏杜鵑2.jpg
森氏杜鵑2
森氏杜鵑1.jpg
森氏杜鵑1
森氏杜鵑0.jpg
森氏杜鵑0
中文名稱: 森氏杜鵑
英文名稱: Taiwan Alpine Rhododendron
學   名: Rhododendron morii Hayata
科   名: 杜鵑科(Ericaceae)杜鵑花屬(Rhododendron)
別   稱: 石楠、鬼目、臺灣高山杜鵑花臺灣紅斑杜鵑花
原產地: 臺灣    (台灣特有種)
分   布: 臺灣全島海拔1,800-3,000公尺皆有分佈,是中、高海拔山地最常見的一種杜鵑花;在南湖大山、中央尖山、大霸尖山、小雪山、雪山、八仙山、能高山、合歡山、阿里山、玉山、關山及北大武山均可見之。
用   途: 1.觀賞四月上旬至五月中旬開花時一大片、一大片的粉白、淡紅,將高山上遲來的春天點綴成錦繡大地。
莖: 常綠小喬木,樹高可達十公尺,樹枝粗狀,小枝上常有褐色毛茸,但這些毛茸很快便脫落
葉: 葉單生、互生,而叢生於小枝條先端,長橢圓狀披針形,長9-11公分,寬2.5-3公分,先端銳尖或短漸尖,基部圓形,革質,全綠,邊緣略向後反捲,中肋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隆起,側脈不顯著,表面暗綠而有光澤,背面有白粉狀毛茸;葉柄長1.5-2公分,具毛茸。
花: 花大而顯著,數枚,叢生於小枝條先端,有時在花冠內散生有粉紅色的斑點,花梗長2~2.5公分,有腺毛;花萼小而光滑,具五齒裂,呈齒三角形;花冠擴闊漏斗形,長3.5-4公分,寬約1.5公分,先端圓而略呈凹頭狀,光滑無毛;雄蕊10枚,不整齊,花絲基部有腺點;子房及花柱基部有粗毛。
果實: 果實為圓柱形蒴果,長2-2.5公分,徑 0.5 公分,七至九月間成熟,內含數目繁多的種子。
特   性: 森氏杜鵑為常綠小喬木,樹高可達十公尺,樹枝粗狀,小枝上常有褐色毛茸,但這些毛茸很快便脫落;葉單生、互生,而叢生於小枝條先端,長橢圓狀披針形,長9-11公分,寬2.5-3公分,先端銳尖或短漸尖,基部圓形,革質,全綠,邊緣略向後反捲,中肋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隆起,側脈不顯著,表面暗綠而有光澤,背面有白粉狀毛茸;葉柄長1.5-2公分,具毛茸。花大而顯著,數枚,叢生於小枝條先端,有時在花冠內散生有粉紅色的斑點,花梗長2~2.5公分,有腺毛;花萼小而光滑,具五齒裂,呈齒三角形;花冠擴闊漏斗形,長3.5-4公分,寬約1.5公分,先端圓而略呈凹頭狀,光滑無毛;雄蕊10枚,不整齊,花絲基部有腺點;子房及花柱基部有粗毛。四月上旬至五月中旬開花時一大片、一大片的粉白、淡紅,將高山上遲來的春天點綴成錦繡大地。果實為圓柱形蒴果,長2-2.5公分,徑 0.5 公分,七至九月間成熟,內含數目繁多的種子。
更多資料 http://www.aeh.ntu.edu.tw/main3/name.htm
http://www.epochtimes.com.tw/bt/4/12/29/n762626.htm
拍攝地點: 雪山東峰至圈谷間。(950702-950704)

 
  玉山杜鵑,灌木;小枝堅直,被灰或銹色絨毛。葉革質,長2-8 cm,寬1.5-3.5 cm,基部常圓或略心形,偶漸狹。幼葉下表面常被銹或灰色絨毛,不久即脫落;葉柄扁平,被毛或光滑。花10-20朵頂生成繖房狀 (近繖形),白色;雄蕊10 特有種,高海拔地區開闊地或林緣。<摘自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森氏杜鵑是日本著名人類學家森丑之助在台灣高山所發現的杜鵑新種,所以特別在命名時,於植物學名上冠上自己的姓氏。別名石楠、鬼目的森氏杜鵑,分布在海拔2300至3300公尺的高山上,每年三到五月高山雨季來臨時,也正是森氏杜鵑盛開的時節。她的花苞略帶粉紅,開花時花朵的粉紅色會漸漸褪成純白,搭配上較大的花瓣、很像皺紙棉花,分佈在阿里山、大雪山、太平山、合歡山、觀霧等森林遊樂區內步道沿線,尤其是在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裡,十幾朵的森氏杜鵑叢生在小枝條上,點點嫣紅往往讓遊客驚艷不已! <摘自國家步道導覽網>


台灣高海拔地區特有植物玉山杜鵑與森氏杜鵑是否為獨立物種,學界長期以來爭論不休,但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學者以最先進的分子生物技術比對後,發現兩者應屬同種。

玉山杜鵑是玉山國家公園代表性的植物,玉管處為了解其在園區內族群的遺傳結構及分化程度,特委託國立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蔣鎮宇進行「台灣產特有種玉山杜鵑之保育遺傳學及親緣地理研究計畫」,深入玉山、南橫等高山地區採集玉山杜鵑及森氏杜鵑,藉由分子技術研究分析,結果發現玉山杜鵑和森氏杜鵑應為同一種,並依發表時間先後,玉管處將以玉山杜鵑為統一名稱。

玉管處表示,台灣原生的杜鵑花屬植物有十四種,其中分布於高海拔地區台灣特有的玉山杜鵑(Rhododendron Pseudochrysanthum Hayata),是由日籍學者早田文藏於一九○八年首先發表,主要分佈於台灣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其葉緣反捲的特徵,有別於其在一九一一年所發表的另一特有種,即具有葉緣平整及較大葉型的森氏杜鵑(R.morii Hayata)。

但玉山杜鵑與森氏杜鵑在海拔分佈的重疊,且存在著許多難以區分的中間型,長久以來學界對兩者間的分類地位,看法相當分歧,如台灣第一版植物誌採用早田氏的分類觀念;一九八一年日本學者山崎敬則將森氏杜鵑列為玉山杜鵑的亞種;不過本土學者如林試所的潘富俊、呂勝由及中山大學的楊遠波,則將森氏杜鵑歸併到玉山杜鵑。

玉管處指出,雖然形態的特徵確實提供分類學主要的證據,但是這些特徵因經常受到外部環境影響表現可塑的特性,以及常見的平行演化或趨同演化,確實造成系統分類上的困難,不過DNA因具有許多突變造成的核甘酸置換,更在基因的支系中留下演化的足跡,成為另一個重建物種或族群間演化歷史及親緣地理關係的有效工具,經由利用PCR擴殖的葉綠體DNA片段比對結果,明顯的支持玉山杜鵑和森氏杜鵑為同種的看法。

分子證據更顯示,分布於玉山山脈及中央山脈的玉山杜鵑間族群已具有高度的遺傳分化,在保育的經營管理上應該有所區隔,為有效地保育這些冰河時期孑遺下來的自然瑰寶,應避免不當開發、砍伐,此外,南橫關山嶺的玉山杜鵑保有最高的核甘酸歧異度和高基因歧異度,在保育上應視為遺傳多樣性的熱點。<摘自網路新聞>




Posted via email from 恩望之歌的 posterous部落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