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望小評:若真的是這樣,可真得努力地PO,推出去了,...
寄件者:
寄件者:
日期: 2010年2月12日下午12:35
主旨: Re: [I Love Taiwan] Re: 台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 高中歷史教育 ... 中國史倍增, 世界史減半的危機...
| |
|
周樑楷敬上
2008.10.29
手機:0958187611
分機:02-28819471#6256
FAX:28812437 給陳 助理
Ptt2 8A版 lopiota所做的重點整理
作者 lopiota (龐德洛) 看板 AAAAAAAA
看到事態發展成這樣我感到滿挫折的,照此看來政府已經打定主意要硬幹了,而
且除了臺灣史教學內容遭遇的威脅,連中國史的部分恐怕都會遭遇到相當嚴重的影響。
身為學史者,實在無法不對這種粗暴、惡劣的行為表示反對。除開我自身對國家認同
以及對「理想的」歷史教育的想像不提,這次的事件很明顯的是以政治力壓倒了史學
研究、教學的專業,單是這點就讓人無法接受。
查閱了甲案和丙案的大綱之後,我對兩份課綱的異同大致作了如下的摘錄整理;
以下只針對第一冊(臺灣史)二者明顯存在差異的部分進行條列,大體相同者則略去不
表:
| 甲案 撰稿人: 王曉波、伍少俠、孫怡若 | 丙案 撰稿人: 周婉窈、王文霞、林桂玲、林秀蓉 |
單元一:早期臺灣 主題1、 考古與臺灣原住民族 | 重點:中國古史記載與 | 重點:考古發掘與史前 |
主題2、 甲:漢人與台灣的歷史關係及荷、西與明鄭政權
丙:荷、西與鄭氏政權
| 重點: a.台灣與外界之接觸 b.明鄭政權
2-2..重點放在臺灣與中國及歐洲人的初步接軌.
| 重點: a.臺灣與世界 b.明鄭政權
2-1本主題講述漢人(也可提 及日本人)與臺灣原著民的接觸......16世紀以後東亞情勢的變化
2-2....重點放在臺灣與世界 的初步接觸......關於西班牙的部分,由於占領時間短、研究較少,敘述可以稍微簡略。
2-3......可從鄭芝龍的崛起 鄭成功的參與反清復明運 下的情況三方面依序入手 的初步接觸......
|
單元二 政治經濟的發展 | 甲:清代的統治 a.清代治臺的政策與措施 1-1自16世紀後期以來,漢人開始移入臺灣,逐漸建立以漢人為主體的社會
1-2強調「開港」以前臺灣的「帝國邊陲」特色,統治政策與特殊的行政措施
| 丙:清朝統治時期 a.清朝統治的政策與措施
1-2強調「開港」以前臺灣的「帝國邊陲」特色,消極的統治政策與特殊的行政措施
|
主題2 社會文化的變遷 | 重點:
a.漢人社會的出現
| 重點: a.社會狀態與社會問題
2-3......士紳的文化與生活受到中國儒家大傳統的影響,可討論中國文化在臺灣的傳布,如書畫傳承、.文藝社團、以及庭園構築等菁英文化 |
主題3 外力衝擊與近代化 | 重點: a.涉外事件與臺灣地位的轉變
| 重點: a.涉外事件與臺灣地位的轉變
|
單元三 殖民統治前 | 甲:日本的殖民統治時期 a.統治政策與臺民的反抗
1-3日本殖民政府為方便統治及擴大殖民地的價值,致力基礎建設並發展經濟。應講述日本殖民統治下的的殖民地性質基礎建設和「工業日本,農業臺灣」及「資本日本、勞工臺灣」的民族差別待遇的經濟發展......應講述教育民族差別待遇 | 丙:日本統治時期 a.統治政策與臺民反應
|
社會與文化的變遷 | 重點: a.殖民地的社會 2-1本主題講述日本殖民統治下的社會狀況、傳統文化的延續與新文化的發展。2-3在日本統治下,臺灣開始透過日本接受西方近代和直接接受中國大陸新文化運動的文學和藝術.. | 重點: a.殖民地的社會與文化
|
戰爭期的臺灣社會 | 重點: a.皇民化運動等措施 3-4講述臺灣人在臺之「潛行運動」即奔赴祖國參與國、共兩黨的抗日戰爭。可列舉二、三重要人物及事蹟。應強調抗戰勝利,臺灣人亦有貢獻。 | 重點: a.皇民化運動及相關措施
|
單元四: 當代臺灣主題1 政治:從戒 嚴到解嚴 重點: a.國民政府的接收與中華民國政府遷臺 b.民主政治道路 c.國際局勢與兩岸關係 | 1-1本主題首先簡要敘述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的過程,有關國際交涉事件應依史實和中華民國主體性立場敘述避免破壞中華民國主權的論述。 |
1-3臺灣與世界各國的關係可著重從被承認為代表中國之政權到被國際孤立的歷程,以及1980年代末期以來影響臺灣海峽兩岸關係的重大事件及其演變。 |
與挑戰 經濟:成長 | 重點:兩案大體相同 a.經濟發展的大勢 | |
主題3、
重點: a.社會變遷 b.生活形態的改變 | 3-2可討論由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到工業化與都市化後,所得、人口、家庭結構、兩性關係的變化等對臺灣社會變遷的影響。新移民對臺灣社會的影響 3-3......可討論解嚴前後國際和兩岸關係以及社會生活的改變。 | 3-2可討論工業化與都市化後, 3-3......可討論解嚴前後社會生活的改變。兩性關係的變化等因素, |
主題4、 丙:中國化、本土化重點: a.教育文化發展的大勢 | 4-2敘述重點在戰後教育的普及與高等教育的提倡、文學與藝術的發展,以及不同年代的流行文化。敘述過程應關注到教育與文化的發展受到恢復中國化、和臺灣特殊化的影響。 | 4-2敘述重點在戰後教育的普 |
由上表可見,甲案的臺灣史教科書大綱內容,強化連繫歷史上中國與臺灣關係的
意圖甚為明顯。我不反對探討歷史中的中臺關係,也願意承認當前臺灣社會文化受中
國傳統的影響極深,不容忽視,但是甲案選取的許多「證據」,不是當前學界尚未解
決的問題,就是有誇大影響與歷史意義之嫌。
例如眾所周知的「臺灣史事記錄始於三國東吳......」云云,
這種東西現在還放進教科書根本就罔顧歷史教育的倫理,仍是歷史懸案的「顏思齊開臺」
就更不用說了,這似乎是有意迴避真正具規模的漢人農業移民是起自荷據時期的事實。
關於日治時代的敘述方面,甲案的敘述幾乎是走回了二十年前的老路子,將殖民
者與被殖民者的關係簡化成僵硬的「壓迫/反抗」,視幾十年來臺灣學界豐富的殖民時
期研究成果於無物。甲案也意圖強調台灣抗日反殖民運動與中國民族主義、反帝國主
義運動的連繫,這不能說他全錯,但是如「臺灣義勇隊」在中日戰爭中的角色,在臺
灣史上的意義到底有沒有大到這種地步,或者能不能以此代表當時臺灣人對戰爭、中
國的普遍態度,同樣也有很大的問題。這種東西要在教科書中特闢一節討論,我覺得
是很奇怪的事。
至於「恢復中國化」、「臺灣特殊化」這種不知所云,在學界少人認同的概念,
竟還要放進歷史教科書,是有沒有這麼歡樂啊?前者假設戰後的中國化是「恢復」,
那就請先證明二十世紀的中國民族國家是(至少)自清代延續下來再來說嘴。戰後中國
化近來也已有研究成果出爐,基本上我好像沒看到有誰直接把這說成「恢復」的。然
後那個「臺灣特殊化」到底是什麼東西,我還真看不太懂。
fon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